中国服装网 - 服装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动态 | 国际要闻 | 市场行情 | 品牌资讯 | 服装辅料 | 缝制设备 | 企业新闻 | 营销管理 | 渠道纵横 | 消费市场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市场行情 > 棉价下降 挡不住服装涨价步伐
B.biz | 商业搜索

棉价下降 挡不住服装涨价步伐

信息来源:china1f.com   时间: 2011-11-21  浏览次数:998

  今年,“过山车”般的棉价似乎逐渐平稳了下来,不但出现了下降,而且一度跌破国家的收储调节价。
  9月26日,国内328级棉花现货价格为19982元/吨,在国家启动棉花收储政策之后略有回涨,但仍在国家公布的新年度19800元/吨的收储价附近徘徊。与今年3月份的每吨3万多元相比,跌幅达到36%。
  虽然棉花价格大幅跳水,但与棉价息息相关的服装价格却并没有松动,今年秋装的价格依旧高涨。
  服装价格一路涨
  9月份,天气尚且炎热,秋冬服装新品已经上市,北京各商场内的高中档品牌秋季新款外套,标价动辄上千元,市面上难寻500元以下的风衣。国产女装的涨幅甚至超过了进口女装,平均达到10%,个别品牌的涨幅甚至超过了30%。
  今年进口女装价格也在涨,尤其是产地为亚洲的服装,比如韩国、印度等地,涨幅为5%~8%。
  除了女装涨价挡不住,一些运动品牌服饰也加入涨价大潮。
  由于石油价格、人工成本和运费的上涨,耐克声称将在全球范围对2012年春季鞋类和服装类产品提价。
  而国内品牌运动服装公司李宁也表示,由于受到工资和原材料成本增加的影响,预计今年成本平均上涨20%,产品价格将有两位数增幅。
  七匹狼、森马等多家品牌表示,秋装价格绝对不会降,只可能涨。
  制造成本刚性上涨是最重要原因
  服装价格上涨的原因何在?
  第一,棉花不是推高服装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棉花是服装生产的主要原料,棉花涨价也确实是推高了服装价格,只是这种变动没有太多传导到服装价格上。
  把棉花“变”成服装,有个价格传导的过程。棉花被收上来之后,先由纺纱厂将其纺成棉纱,再由布厂将其织成布,印染厂进行印染,最后再卖给服装企业加工。
  在这一过程中,棉纱和布料的价格确实增长了大约50%;在棉纱厂的上游,棉花收购的价格大约上涨了70%;在最上游的棉农那里,价格则实实在在地提升了80%。
  由于纺织企业对下游服装企业的议价能力低,虽然上游棉花原材料受到了超过50%的成本压力,但不能全将价格增长传递到下游。加上有棉纱厂可以大幅分担成本压力,以及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不高的因素,三道防火墙都阻止了棉花涨价的趋势向多数品牌服装蔓延。
  再者,服装行业的设计师可以改变用料或在设计上配合节省,选择更轻,更薄的化纤作为棉花的替代品,减少棉花用量。
  服装涨价更多是为了追求利润率,棉花只是其中一个理由而已。
  今年秋天,棉花价格虽然降了,但纺织企业较高价位的库存消耗支撑服装价格难以下调。
  服装服饰行业通常是在一年前开始设计第二年秋冬的衣服,从设计到订单生产期间一般需要三四个月。现在做出来的衣服,大部分用的是今年春天的棉花。
  由于今年春季棉花价格处于高位,很多棉企在高价位的时候大量囤积棉花,导致产品成本较高。现在还处在消化库存的阶段。服装行业订单式操作,原材料上涨压力因滞后性从去年到如今才传递到服装终端零售领域。
  第二,生产成本的提高是服装涨价的重要原因。在传统的服装加工制造成本构成中,原料成本占到了60%~75%,加工制造成本仅占25%左右。现在的情况是,不仅仅是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在上涨,服装生产过程中,原料、能源、人工等成本费用提高,服装产品出厂价格也相应上涨。
  制造成本刚性上涨必然向下一个环节传递,这也是服装涨价最重要的原因。
  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地上涨推高了服装售价。在经历了“招工难”和“用工荒”后,企业为了留住工人,纷纷给工人加工资。
  政策方面,国务院通知强调,适当提高纺织、丝绸一线生产工人的工资待遇,保证纺织、丝绸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
  继2010年全国多省市宣布调高最低工资标准之后,从2011年3月开始,我国多个省份相继再次调高基本工资,北京的月基本工资已由960元调整到1160元,江苏由960元调整到1140元,广州和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都增至1300元,而浙江调整后的1310元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低工资最高的省份。
  研究表明,如果平均工资每上升10%,企业净利润将下降5%,部分企业净利润下降幅度甚至在10%以上。为了保证经营利润,企业只能推高服装售价。
  此外,国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导致运费成本上升,服装的售价自然也水涨船高。而且,衣服布料中所含的涤纶等都属于合成纤维,是石油化工工业和炼焦工业中的副产品,国际、国内石油价格上涨也会导致服装涨价。
  衣服从质地上可以分为化纤和纤维两种,天然纤维主要包括棉毛丝麻,这部分不超过30%;剩下的都是化纤材料,也就是石油衍生物,基本上可以分为涤纶、氨纶、锦纶和维尼纶。石油涨价直接影响化纤价格。
  第三,流通环节中的多次传递推高服装零售价。服装的出厂价格与最终的零售价格相差较大,其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不断加价,造成其终端零售价格与出厂价格存在巨大差价。
  在服装销售过程中,人工、物流、仓储、广告投入、渠道建设、店铺租金、水电等费用都在上涨,服装销售价格随之走高。
  商场联营扣点的经营体系,使得服装品牌必须考虑商场的要求,顺势涨价成为必然。此外,多年来形成的多层代理制度也让一件服装从工厂到柜台,中间经历多重代理销售的环节,而每一个环节的毛利增幅目前在15%左右。
  区域代理商还由于要承担库存压力,加上商场的扣点和促销费用,可能将进价自行提高之后进入零售终端。
  从现在不对称的商企关系来看,商场才是最终的赢家。商场经常举办促销、减价活动,这些折扣都要品牌买单,不把价格标高一些,利润率直接会受影响。
  目前标价的惯性上涨幅度在30%左右。例如,一件成本20多元的T恤,从工厂出门不过30元左右,辗转到了省级代理商手中可能变成了50元,等流入市一级的代理商时,价格已经能涨到80元,最终进入零售终端的定价由品牌知名度决定,一般品牌可能加价率在5倍左右,即进价的6倍,知名品牌甚至能达到10倍,国际顶级品牌更是高达几十倍。
  除此之外,不同的零售终端也会影响加价率,例如一般社区商场的零售价格就低于闹市商圈。
  第四,品牌竞争也是服装价格上涨的因素。作为一个同质化品牌竞争最激烈的商品,各大品牌服装争相走高端路线,价格也开始与国际接轨。
  高端品牌服装涨价几乎是一种常态,也是奢侈品定位的根本属性,保持价格上涨是奢侈品服装精神价值的体现。涨价符合高端消费品的品牌策略,这些品牌需要在价格上保持一个不断爬升的状态以确保其高端性,而价格上升慢反而会被市场淘汰。
  面对我国不断提升的居民消费能力,高端消费品企业需要通过每年定期的提价来保持其品牌的高端定位,价格偏低的品牌将沦为大众消费品。
  国内生产者有的为了抬高身价,通过外购国外品牌或注册洋品牌,将自己包装成国际品牌;有的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品牌在竞争中落伍而失去市场份额,采取涨价策略,希望提升品牌定位,拉近与国际品牌之间的距离。另外,为了使消费者保持对品牌的忠诚度,跟风涨价也成为了品牌服装的选择。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服装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