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跌 服装涨 综合调控谨防新一轮涨价潮
信息来源:china1f.com 时间: 2011-12-01 浏览次数:512
从去年9月至今,我国的棉价和诸多农产品一样,没有躲过暴涨暴跌的命运。 从步步攀升到直线降落,从今年3月份的3.4万元/吨一路跌至国家《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中规定的19800元/吨的新棉最低收购价。坐上“过山车”的棉价让棉农、棉企和纺织业都叫苦不迭。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的。”去年棉价大涨,刺激棉农种棉的积极性,加大了棉花的种植面积,再加上气候适宜,国内棉花产量出现大幅增加。而产业链下游棉纺织企业一方面面临着成本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受欧美等国家债务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出现增长放缓态势,全球棉花消费后劲不足,欧美进口需求下降,加上前期屯棉产业链下游企业,进入去库存期,以至于棉花的需求量不足,
面对一路下跌的棉价,服装业反而涨声一片。记者近日走访了北市几个知名的商场发现,各大品牌的秋冬装均有不同的涨幅,有的品牌涨幅甚至高达40%。一位商场销售人员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今年的秋冬装外套和大衣普遍涨价,女装品牌尤为猛烈,以我销售的这个品牌为例,冬装大都从三位数步入了四位数。”
“服装从设计到订单生产一般需要三四个月,现在做出来的衣服,大部分用的是今年春天的棉花,因此目前的秋冬服装本来用的就是成本的棉花,并不是现在降价后的棉花。除此之外,租金、人工费这些都在涨,今年我厂里的工人工资已经涨了20%了!”从事服装生产加工多年的钟女士告诉记者。
对此,朱庆骅指出,纺纱企业为保持全年正常的生产运作,一般需要保持两个月左右的库存,去年企业以高价购买棉花用于库存,导致今年棉价大幅下跌时前期存储的棉花成为包袱,大幅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加之人力成本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产品价格优势减弱,欧美消费国的订单开始向低成本国家转移。因此去库存化缓慢和需求疲软导致其价格不降反升,以此来维持企业生存。
由于棉价的“忽冷忽热”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不少棉农表示明年将不会继续种植棉花。业内人士担忧,明年可能再掀起一轮棉花涨价潮。
对此,朱庆骅认为,棉价主要是由市场整体的供给情况决定的,因此,各地区农业主管部门需要对当地的棉农种植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尽早建立市场信息公开平台,使市场信息与种植情况形成信息对接,防止棉农跟风种植。
另外,国家应进一步健全棉花市场调控机制,稳定棉花的市场价格,把有关措施常态化,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骨干作用,增加国家对资源的掌控,保证市场供应,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收储力度,缓解市场供需不平衡状况。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调控市场和供需,防止新一轮涨价潮的到来。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服装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