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网 - 服装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动态 | 国际要闻 | 市场行情 | 品牌资讯 | 服装辅料 | 缝制设备 | 企业新闻 | 营销管理 | 渠道纵横 | 消费市场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天工大顺应现代纺织产业需求
U.biz | 商业搜索

天工大顺应现代纺织产业需求

信息来源:china1f.com   时间: 2014-05-19  浏览次数:443

    “纺织类院校应以人才培养,为行业服务,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为主,因此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顺应现代纺织产业需求,实施“大纺织” 工程能力培养项目,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党委书记王瑞谈道。
    谈到为何会开展该项目时,王瑞说:“项目的设想和谋划要追溯到2000年,当时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想要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面临着一没设备,二没资金的难题,但是决定了就要坚持下去,为解决设备和资金难题,我们学院的教师自筹11万元,从项目开始到不断完善最终取得成果,我们走过了14年的历程。”
    “大纺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现代纺织企业要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他们更需要具备‘大纺织、信息化及终端产品设计与实现’工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王瑞表示,过去,纺纱厂专管纺纱,织布厂只管织布,纺纱厂不知道自己的纱线做什么面料,面料厂也不知道面料做什么产品,两者没有反馈和互动,整个生产链是完全断开的。但是,在“大纺织”的背景下,现代纺织产品的设计已完全发生了转变,服装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反推服装需要什么样的面料,然后根据面料寻找合适的纱线,最后根据纱线探究需要什么样的原料,没有动手能力强、完全洞悉整个“纺织染”产业链的人才是完全行不通的。
    而培养企业青睐的人才并非易事,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面临着全流程工艺上机难、产品设计/实现难、与现代纺织装备/技术对接难的三大难题。
    王瑞认为,实施“大纺织” 工程能力培养项目要针对三大难题,首先,创建了工程实践平台,与现代纺织技术对接,与“大纺织”产品链一致,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其次,构建了工程实践方案,涵盖纺、织、染全过程,各专业方向融为一体、“产品链”需求。
    工程实践平台的创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王瑞说:“没有工程实践平台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那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是空话,纺织院校也有设备,但是设备都比较陈旧也不齐全,无法按照产品链来培养人才,学校投资建厂是不现实的。企业也不可能专门为学校开辟一条为学生实践的生产线。所以我们坚持做的就是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平台。”
    如何培养所需人才
    据王瑞介绍,“大纺织” 工程能力培养项目创建的工程能力实践平台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教研结合,自主研发小型数字化成套设备;构建完整的产品设计、工艺上机、质量检验与控制等系统训练平台;改善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及创新实践的条件。
    平台建设完毕,如何有效的利用该平台培养学生?“我们设计了不断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设计“纺织染”全过程。为满足产品需求,各个专业融为一体。”王瑞介绍说:“学院也积极配合工程能力培养方案,压缩部分专业理论课时,增加设计与综合性实验课时;实施纺织染全过程的、基于终端产品研发需求的产品链工程实战训练;各专业方向学生交叉配合,使各专业方向的核心知识相互衔接融为一体。”
    据介绍,该项目主要有三大创新点。首先,科研反哺教学创建大纺织工程训练平台,自主研发了小型数字化系列设备,创建和完善了涵盖纺、织、染“产品设计→加工制造→质量检验与评价”全过程的工程能力实践平台;其次,实施大纺织产品链工程训练,利用平台实施了“基于终端产品开发的产品链”工程训练,弥补了专业方向的缺陷,实现了“宽口径”技能与现代纺织企业需求的对接;最后,更新实践教学手段/赋予信息化内容,将数字化、信息化的理论和技术有效地融入和固化至工程实践教学,实现了工程实践与现代纺织技术的对接。
    工程能力实践平台与工程能力培养方案相辅相成,有实践,有理论,实践验证理论,理论完善实践,这就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精髓。
    项目成果重在应用
    该项目成果之一——数字化小型设备,灵活便捷、省时省料,10克纤维即可上机试纺试织,8小时即可完成从纤维原料到织物样品制作,极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及效果,并因此获得了纺织桑麻科技一等奖。国内20余所设有纺织专业的大专院校购买了天津工业大学研发的数字化工程训练平台系统,除单机验证知识点与概念外,还可借鉴其工程能力实践模式与方案。
    除此之外,项目成果也让企业获益,据了解,目前已有国内40余家生产企业购置了天津工业大学研发的数字化小型设备系统,用于产品研发与快速出样,提升了企业应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截至2014年, “工程能力”培养方案已在天工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连续应用四届。通过系统的工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设计与上机实现能力均显著提升。
    2012年全国“越隆杯”纺织品设计大赛中,天津工业大学参赛组由于“纺织品设计、纺织技术、染整及商检”等多专业方向学生的配合,设计与加工的产品——《雅染》,因其产品的原料、结构及花型、色彩搭配非常巧妙,创新创意明显,赢得专家一致好评,获得了一等奖。“工程能力培养,强化了学生对‘大纺织、信息化’重要知识点和关键技能的掌握。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我们纺织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工程能力强,特别是适应现代化设备与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王瑞如是说。
    坚持完善没有止境,据了解,参照该成果模式,天津工业大学又创建了以“小型、快速及柔性组合”为特点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平台,以最小投资建成小型工厂,吸引了全国10多家新设该专业院校教师的参观、学习及培训,成为又一个全国领先的亮点。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服装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