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网 - 服装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动态 | 国际要闻 | 市场行情 | 品牌资讯 | 服装辅料 | 缝制设备 | 企业新闻 | 营销管理 | 渠道纵横 | 消费市场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品牌资讯 > 重庆著名的九龙服装 是上海人卢振亚创立的
T.biz | 商业搜索

重庆著名的九龙服装 是上海人卢振亚创立的

信息来源:china1f.com   时间: 2014-10-23  浏览次数:1270

    九龙行
    和出身九龙世家、今年62岁的前九龙服装二厂厂长刘富强先生一起走过解放碑时,路过的一位老太爷手里的“唱戏机”正放着郭兰英“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刘富强左手一指美美百货,右手一指工商银行,也指出了九龙的前世今生。
    九龙是上海人卢振亚在重庆创办的,刘富强说:“卢振亚是上海小裁缝,帅小伙,手艺好,相传有个阔太太资助他创业。他到香港转了一圈经过重庆,看到现工行总部大门右边有一个香港服装行,当时叫香港行,生意不错,他也想开一个服装行。但香港这个名字已经遭用了,和香港对起的是九龙,他就在对面,就是现在美美百货的位置,开了一个九龙行。”
    差不多在卢振亚开店的同时,刘富强父亲刘海文,从老家重庆南岸大兴场到小泉去学裁缝,学成之后,就进城在五四路租房开了一个裁缝店。“当时不叫开店,叫开了一个服装案板。做中式长衫、对襟、内裤。裁缝店三楼一底,我们全家住一楼店堂夹出来的吊层,二、三楼是寡妇但亚君一家,顶楼转租给房客武学诗”。
    这个武学诗,是一个怪客。他租了后,进出顶楼的人,全是西装小伙和旗袍舞女。“我父亲每次上楼去收房租,起先听不到声音,但脚步走近顶楼,里面就开始传来搓麻将的声音,有时还在跳舞。重庆解放那天,我三姐,今年68岁,当时四五岁,在街上碰到武先生,穿着解放军的服装,背着一个盒子炮。三姐问他,武先生,你是共产党呀?他摸摸我三姐的头说:三妹,你昨天要是恁个说,我脑壳都不在了!”
    这个用打麻将和跳舞掩护的怪客,原来是个地下党。“他后来就搬走了。解放初,当甲长保长的,枪毙得很多,我父亲当过代理保长,没遭,是这位武先生给接收的人打了招呼,这个保长没做过恶事,是个好人。”
    家对门的五四路公安局原来是国民党的警察局,后门街上当时散落一地三八大盖、汉阳造、小口径步枪、手榴弹,没人管,大家就推举刘海文出来当保长管一下。他以裁缝的细心,把枪支弹药一一捡起,放入警察局院子里码起,还用油布盖起,迎接城市的新主人,想不到也给自己迎来一个“资本家”的新身份。
    资本家
    1956年对私营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简称“公私合营”或“对私改造”。刘富强说:“当时定资本家有一个硬杠子:有3个工人以上,有400元资本。当时我家住在五四路清利坊,现泰兴电脑城附近,门口有个水井。住人的顶楼,按国家的说法,属于‘生活资料’,没有收;底楼是门面,有两台蝴蝶牌缝纫机,一个案板,属于‘生产资料’,收为国有。”
    本来他们家的工人数量和不动产,都够不上400元。“我们租的一楼和四楼,房主是一个银行家的,他要跑路,说要卖给我们,我父亲说我一大家子人要吃饭,哪有钱买哟!他就说送给你算了,就送了一个资本家给我们。我家本来只有两个工人,朝天门一个棒棒没住处,我父亲同情他,就叫他晚上睡在案板上,早晚给店里上、下二十几块门板。把他算进去,刚好凑齐三个,也够上资本家了。”
    够上资本家后,每月有四块钱的定息。“那些年,我们全靠这四块钱吃朒儿(猪肉)。父亲就到现在五四路区房管局楼上两层楼的元华服装厂上班,这原来是资本家刘元华的厂,对私改造后,他的店、我父亲的店、卢振亚等大大小小的资本家的店,就合成了群林商场的这个服装厂,做主城区中西式、男女式服装的顶级师傅,齐聚一堂。刘元华在群林门市负责经营,卢振亚在群林站柜台,我父亲在厂里负责生产。”
    新合成的厂有大生产的场面,四五十个人的大车间。早上,杂工用纸把炭点燃,放在十几个烙铁熨斗的铁盒里面,放在大师傅们的案子上,清一色脚踏式蝴蝶牌缝纫机响成一片,而曾经的刘裁缝被任命为刘经理。
    “大家喊他刘经理,就把他的荣誉感激发起来了。对私改造三部曲是利用、限制和改造。先是用你的技术,后来一看,不要你都行了,请把章交出来,不当经理了。对私改造,利用、限制是手段,改造才是目的,又过一阵,他就被改造到群林四公里的菜场去担粪了。我们老头子对‘对私改造’三招佩服得不得了,把小生产搞成大生产,人人积极表现,哪怕担粪,都很努力。”
    从前,刘海文曾是解放碑地区的袍哥三爷、成衣业理事会理事,“民族路留真相馆有一张工商业人士的会议照片,周恩来站在最中间,里面有我父亲。小时候我们经常去看这张照片。”
    体力活
    刘海文在群林的四公里菜场劳动改造,很少回家。刘富强说:“没肉吃,当时家里八个人,妈妈有次买了四个猪蹄子,分成八份,一个人半边。老汉那一份放在一个玻璃瓶子里,本来周一要送去,但妈妈没请到假,等周二请到假送去时,猪蹄子已酸臭了,父亲哭了一场,说你打我的螬气哟!”
    种菜一年多,刘海文回到青年路卢振亚当年创办的老九龙当工人,做一道工序。“服装大生产就是流水线,十几个人做件衣服,七八个人做条裤子。做一道工序,就是做袖子的就做一辈子袖子,锁扣眼就锁一辈子扣眼,打皮带襻的就打一辈子皮带襻。当然,有时也可能调整。家里娃儿太多,妈妈申请去中南橡胶厂当工人,由于是资本家老婆,分到苯车间,剧毒,62岁就痴呆,病逝了。”
    刘海文做一道工序,一直做到1976年退休。“一到运动他就吓得打抖抖。去世之前,他对我说,你是屋头最聪明的一个,原来我找的钱,都交给公家了,只想求个平安。公家的钱,你不要去拿。父亲还经常说:家有万石,吃三两米;广厦万间,睡三尺宽。对我很有用,我33年党龄,公家的钱,不该拿的,我一分钱都不拿。”
    刘富强从来不想进九龙当裁缝,21中五把小提琴中,他是头把。1972年云南保山军分区文工团来学校招人,他去拉小提琴,上午10点一拉就考起了,当天有四五个军区的文工团在重庆招人,他们说下午你不能去别的地方考了,晚上7点来学校,穿起军装就走。“晚上我准时去,他们已走了,后来红岩联线的厉华和重庆图书馆的秦建忠,都是那一批走的。原来下午部队的人到九龙去政审,一看我是资本家出身,就搞脱了,时代的列车我又赶脱一班。”
    这个拉小提琴的小伙子,就去天原化工厂抬了三年连耳石,“两个人能抬400斤,4包水泥。一包水泥,我一下子就可以端起来,先放在膝盖上,又扛上肩。”想不到1976年他招工进了九龙,抬石头、水泥练出来的好身手,也派上了用场。“我一进九龙就当绞边工,厚涤卡衣服,别个绞100件,我绞300件。还要从负一楼扛上8楼,一包就有80-100斤。大家都晓得,我是部队文工团考起只不过政审没通过没去成,有才,想不到我干体力活,也行!”
    欲知九龙1970年代怎样重出江湖,且听下周分解。
    大厂往事系列之九龙服装厂(上)
    位于解放碑的国营九龙服装厂,前身是1940年代由上海人卢振亚创下的私人服装品牌,1949年后退出市场。1970—1980年代又被发掘,重出江湖,成为重庆最著名的服装品牌,当时出国人员的出国服装,全部指定九龙定制。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服装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