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销售 不像表面看的 那样简单
信息来源:china1f.com 时间: 2014-10-24 浏览次数:775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九月份cpi同比上涨1.6%,其中,除了食品价格涨幅遥遥领先外,衣着价格也以同比上涨2.4%的节奏抢占了镜头。
进入十月,强势依旧没有改变。更令人奇怪的是,新品服装的价格不断上涨的同时,不少服装商家还在为解决库存危机而进行打折促销。高定价-大库存-促销-再高定价,于是,在服装销售市场出现了一个“怪圈”。
市场:
今年新品服装价格上涨
最近一周,人们明显嗅到了冬天的味道,阵阵寒意加快了人们换装的速度,也催升了服装市场的温度。
昨日,从长春市几大商圈了解到,今年应季服装新品价格普遍较去年有所上涨。
在长春市长白路附近从事多年服装批发生意的张明娟告诉记者,今年新款棉服的来货价普遍比去年涨了15%-20%。为了更明确,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货架上的一款棉服为例,厂家的来货价为630元,而去年款式及做工都差不多的棉服,来货价仅500元,一件就相差130元。而这并非个例。
批发环节的变化,也引发了零售市场的“联动”。从事服装零售生意多年的陈青也发现,今年当季新品进货价有所上涨。陈青告诉记者,他在长春市有两家零售店和一个服装摊位,销售的产品都是以厂家合作方式进货的,每年春秋两季的订货会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刻。然而今年在上海展开的秋季订货会上,品牌商明确告诉他,由于工厂方面人工费用增加、原料涨价,所以订货价要比去年调高一些。
隐忧:
销售慢让库存成为问题
不过,张明娟和陈青真正担心的不是涨价,而是库存。
“无论是批发商,还是品牌直销商,都需要有一定的库存,而这几年,特别是今年的销售并不好。”在陈青的记忆中,今年9月,他在某近郊综合商场的摊位,就连续十天创下过日销售不到两件的记录。
“我不担忧销售,毕竟那是淡季,有旺季的支撑,销售应该还可以。但是,销售减慢造成库存积压,就不是好事了。”在陈青口中,直销商和小型零售商不同,小型零售可以顶着缺货断码的尴尬,用“勤拿少拿”的进货策略来减少库存压力。但在批发商和直销商处,这个策略是无效的。为此,他们必须背负大库存带来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就意味着金钱的损失。
因此,库存成了一个真正的问题。
解密:
服装摊后的定价规则
库存存在压力,新品却在涨价,这看似是一个悖论,然而,它却现实地存在着。那么,支撑它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
理由1:原料人工说
在前文中,陈青的品牌商对于涨价给出了这样一个理由:人工费用增加了、原料涨价了。对此,记者采访卓创资讯棉业分析师孙立武了解到,棉花作为纺织服装的主料之一,从今年的价格监控数据来看,今年4-9份开始呈下行走势,涨幅比较狭窄,受时间限定不能及时地将价格传导给下游,所以,此轮服装价格上涨因素受原料价格影响还是较小的。而营销渠道开拓成本的增加,人工费、商场租赁费、终端服装店代理费等费用的增加,则构成了一个综合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品服装的定价。
理由2:销售策略说
这个理由相对于第一个来说,或许不是很好理解,因为这里有一个专业名词——“陪衬定价”。
有专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这个名词。根据他的介绍,服装行业每年都会推出新品,新品卖得越好,库存就不好卖,而当季新品卖得不好,则又会形成新的库存。因此,出现了前面说的,新品与库存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一个新的营销策略——“陪衬定价”,就是本季新品形成新的库存后,当前的高定价会为将来的经销商预留足够的折扣空间;同时,新品和库存相减形成的价差,也给库存产品造成了一个“廉价”的印象。
也因此,消费者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服装业的打折促销近乎常态;而在摊床前,不管价格高低,消费者都更倾向于购买打折产品。高定价,不仅仅满足了商家促销的要求,也满足了消费者购买打折品的需求。悖论因此变成了双赢。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服装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