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网 - 服装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动态 | 国际要闻 | 市场行情 | 品牌资讯 | 服装辅料 | 缝制设备 | 企业新闻 | 营销管理 | 渠道纵横 | 消费市场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品牌资讯 > 李宁换将:“刀”入库钱留下 大棒加胡萝卜
W.biz | 商业搜索

李宁换将:“刀”入库钱留下 大棒加胡萝卜

信息来源:china1f.com   时间: 2014-11-25  浏览次数:1058

  近日,有媒体爆料,李宁公司代理总裁金珍君“离任”,日前李宁公告确认此消息,李宁本人将代理行政总裁的职位,直至新总裁人选上任。

  围绕这起人事变更,引起了李宁转型成效的讨论,甚至有声音认为,变革两年有余,亏损依旧,其已“不可拯救”。这种判断实太过草率。如果理性分析金珍君的作为以及公司2014年上半年的运营状况,相反,可能是李宁“回暖”的一个标志,以下是个人的三个观察:

  金珍君“离任”,TPG未离场

  大量媒体将此消息直接冠以金珍君“离开”、“退场”,不完全精确。首先,金本人只是卸去运营职务的代理总裁,依然留任执行董事和执行副主席,还是李宁最高决策层中的一员,即便不再司职“前锋”,他还在李宁的赛场上。

  很多评论忽略了更重要的事实,即在李宁公司尽管也领打工的薪水,可金珍君不是纯粹的职业经理人,本职工作是TPG(德太资本)的合伙人以及中国区业务的主管。作为全球最大的股权私募基金之一,TPG的一大风格是爱主动揽事,即会投入大量资源协助所投资企业提升管理运营。不妨说,金是2012年TPG投资时“出借”给李宁的,他顶着的也是“代理总裁”头衔,李宁也从未停止过寻找正职的CEO。从公告看,新人选是有眉目了。

  鉴于金珍君的身份特殊,分析的要害不在于金是否留任总裁--懂行的都清楚他总要回归投资,而在于TPG是否会离场。2012年,TPG以7.1港元价格入股李宁(李宁当前股价在4港元左右),最近一次公开披露,TPG两位创始合伙人David Bonderman和James G.Coulter以个人名义仍然持股17.64%,最近也没听说TPG有任何抛售股权的信息传出。只要TPG的钱还在李宁的船上,没有止损退出,即抱有李宁复苏的信心,即便金珍君彻底离职,也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投资圈想来看得明白,李宁的股价这两天波澜不惊。

  重建“微观”,大棒加胡萝卜

  这宗离职引起的悲观讨论,深层次原因在李宁过去两年的业绩亏损,认定金珍君力推的变革“劳而无功”,奇怪的是,至今所有的批评说不出金的变革错在哪里?大多简单将问题归于执行力和外来团队水土不服。诚然,金珍君任内没有实现期待中的“V型”反转,但是,变革成效的评价周期太短,结论也下得过早。

  在个人看来,金珍君变革计划最大的特色是“务实”,他放弃了之前与国际品牌直接比拼的路线,回归到中端市场,采取“性价比”的竞争策略,比如,李宁篮球主打产品售价集中在300-450元的价位区间,已没有比“晋江系”贵出太多;同时强调资源的聚集,不再多品牌出击,全面回归“李宁”主品牌,慢慢裁撤与运动无关的非核心品类,重点发展五大细分品类,明确各品类的功能诉求,要求商品卖点清晰;大规模升级IT系统,搭建了一个“直营+经销”的综合零售平台,采用以“有指导性的订货会订单+快速补货+快速反应”为特色的零售模式,以有效改善经销商的订单指引和组货安排。

  正为支持其变革计划,金珍君大规模引入空降的高管团队,这确实带来了企业文化的冲突。比如,有位主管销售的中层曾在受访时私下提及,新来高管在KPI的考核方面严厉很多,李宁故有文化是中国式的含蓄,正面鼓励为主,新高管讲话则很直接,甚至有点难听,“起初骂得很多同事以为不能待了”,他慢慢才发现新团队的风格是“对事不对人”,新氛围固然有点紧张,但对提升公司执行力是有帮助的。为论者所忽视的,变革期间李宁推出了高达1.37亿股的股权激励计划(大体占已发行股本的10%),以绑定员工长期利益,所谓“金棍”一说,并非只有大棒,没有胡萝卜。

  这些变革举措的核心作用,在于从产品、运营以及激励等各方面重建了李宁内部组织的“微观基础”,最直接的结果,是李宁的货能更快卖出去了,根据2014年中报披露的材料,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的14个月内,李宁渠道新品库存占比由约30%增加至50%;在终端网络,新品销售流水比例达到78%,当季产品售罄率均明显回升,正价店的折扣率从2013年70%增长到2014年的81%。而李宁受挫的导火索,不正是滞销导致库存高企吗?

  个人认为,金珍君在李宁作为一名战略规划者和业务架构师的成就,被糟糕的财务业绩所掩盖了。

  “刀”入库,钱也没走

  事实上,很少有人直接指责金珍君的这些措施,一般论证其失败的主要证据是李宁的财务表现。确实,任期内金没有给出过一份赢利的财报,尤其2014年中报依然报亏5.86亿,变革成效遥遥无期。但2014年中报本身有“韬晦”的嫌疑,若扣除扩张投资、呆账拨备以及其他一次性项目的负面影响(其中拨备部分可能转回),李宁上半年经营净利润为亏损为1.03亿元,实际生意已接近盈亏平衡。

  李宁2014年上半年的收入是31.37亿,毛利是14亿元,很多人不清楚其花费的细项,扣除产品成本,中报披露的最大前三项支出分别是:广告及市场推广开支6.07亿、员工成本开支4.32亿、土地及楼宇之经营租约租金3.58亿,要注意,其中多数为固定开支,这意味一旦规模快速成长,李宁的财务状况能迅速改善。

  那么,李宁的业务规模有可能快速扩张吗?篮球、跑步、羽毛球、训练、运动生活是其聚焦的核心品类,中报材料披露,2014年上半年,五大品类新品销售年录得3%-131%的同比增长率(其中,篮球新品增长率达到48%),推动整体营收重拾增长,只要这种趋势不中断,李宁盈利是可预期的。

  但是,金珍君变革同样有遗憾,在个人看来,这种遗憾不是业绩滞缓、人员流失或是经销商的冲突--变革哪有零成本或者不得罪人的,而是太过中规中矩。

  金珍君管理风格是偏理性的,他在接受本人专访时的表述就是典型的咨询顾问语言,条分缕析,逻辑缜密,但鲜少表现力强的演绎。过去两年,李宁缺了乔布斯1997年回归困厄的苹果时“Think Different”的那种神来之笔,也鲜有爆款产品的点睛一笔,在“90后李宁”品牌运动受挫、常年亏损负面新闻缠绕的背景下,精神气质的塑造对于李宁提升在新世代人群的地位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外部投资人,金珍君本人注定是过渡性的角色,作用是阶段性的,他在业务企稳的时点转入幕后,或许不失为一件好事。据说,新来的CEO来自西班牙,这倒让人对新的品牌气质有了些想象。

  晋江商业教父、恒安集团CEO许连捷评述外部咨询公司曾有这样一段话,“咨询人员进来,他们是刀,我们是操刀者,真正推动还是自己。”金珍君就承担着“刀”的角色,推进了许多内部人无法或者不方便启动的改革,他只是离任行政总裁,封“刀”入库,钱也没带走,从引入TPG、力挺变革到拍板CBA赞助,真正的操刀人不正是李宁本人吗?

  其实,外界不必从人事变动中去揣测一家公司的走向,只需去体验下产品,玩味下其所表达的精神气质,就能大体了解其状况和品味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服装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