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网 - 服装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动态 | 国际要闻 | 市场行情 | 品牌资讯 | 服装辅料 | 缝制设备 | 企业新闻 | 营销管理 | 渠道纵横 | 消费市场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潘奶奶和她的336套民族服装
G.biz | 商业搜索

潘奶奶和她的336套民族服装

信息来源:china1f.com   时间: 2014-12-29  浏览次数:818

    潘奶奶和她的
    336
    套民族服装
    人物名片:潘曼霞, 82岁,浙江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南分会成员,曾于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手工缝制56个民族的服装转赠澳门特别行政区,其后更多次受邀前往澳门。
    12月20日,在中央四套庆祝澳门回归15周年的节目上,有一批手作的民族服装出现在了镜头里。
    这些服装出自一位老人之手。
    从1999年至今,15年的时间里,这位老人亲手制作了336套民族服装
    套服装是什么样的概念呢?
    如果一个衣柜可以挂上30套衣服,那么要11个柜子才能装下这么多衣服。
    如果一个专卖店可以展出80套衣服,那么要4个专卖店才能把衣服全部展示出来。
    如果一个人一年添置20套衣服,17年才能把这些衣服全部收入囊中。
    而这些衣服,不是普通的时装,是代表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56个民族的民族服装
    这个老人的名字,叫做潘曼霞。
    (傅丽/文 孙潇娜/摄)
    澳门回归之际,老人手作56套民族服装相赠
    1997年香港回归时,你在做什么?
    是还在念小学,看着香港回归的直播,还是身在饭馆,与好友们为香港回归举杯庆贺?
    香港回归那一年,大家的心情都是激动的,杭州上城区三胞联谊会夕阳红合唱团也为了这个历史性的大事件而四处巡演,把祝福带去各个城市。
    家住杭州福利新村的潘曼霞奶奶就是三胞联谊会的一员。香港回归是一件大事,潘奶奶说,当年她在跑演出时想到,香港离开祖国那么久,香港的孩子们能从历史书上看到的华夏文明也许并不那么多……想着想着,潘奶奶觉得或许她可以把每个民族的服装都做出来赠送给那边的孩子们,以此让他们更加了解祖国。
    衣服,需要一针一线手工制作,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错过了香港回归,潘奶奶便卯足了劲儿,希望赶在澳门回归前完成这批衣服的制作。
    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潘奶奶终于按照书本上的样子做出了56件孩子们穿的民族服装。第一批服装做好之后,杭州安定小学的孩子们有幸成为第一批试穿者。后来,潘奶奶通过好友辗转联系到了时任澳门回归委员会秘书长贺定一女士,把这批服装送到了澳门。
    这批服装通过澳门回归委员会转送到了总工会,最后被分派到澳门劳工子弟学校,第五、六届澳门立法会议员、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校长唐志坚对此深表谢意。
    澳门回归10周年之际,潘奶奶又制作了一批成人的民族服装送去。潘奶奶的热情和奉献得到了广泛的赞誉,曾三次受邀前往澳门,受到何厚铧、崔世安等领导人的接见。
    家人支持,15年制作336套民族服装
    潘奶奶出生于一个医药世家,她的父亲与她的叔叔合开了一家医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开始了侵华战争,潘奶奶的父亲被日本侵略军从三楼摔下造成了严重瘫痪。
    为了支撑整个家庭,在哥哥姐姐分别外出求学和外嫁后,潘奶奶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在温州妇女工艺社学习技术时,剪裁、缝纫什么活计潘奶奶都要学上一学,日子过得充实又忙碌,倒也学会了几门手艺。
    决定重拾缝纫手艺为澳门回归定制56个民族服装的潘奶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老伴四处拍摄民族演出的场景,给她做参考,女儿找遍了各大图书馆,从北京带回了一本不对外发行的民族服装刊物。对着这些资料仔细研究之后,潘奶奶就按照图片上的样子把衣服做出来。
    布料都是潘奶奶去零料市场一米一米淘来的,不需要演出的时候,潘奶奶就在家里买买菜、做做饭,剩下的时间就一头扎进布堆里。
    潘奶奶的退休金不高,一个月两千多的工资刚好够生活开支而已。她是零料市场的常客,不少摊主听说这批衣服是送到澳门做交流之用后,都会尽量优惠一些以表支持。
    民族服装的制作比普通时装的制作要麻烦很多,书本上的照片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展示出来,潘奶奶只能尽力模仿,做一件衣服少则需要两三天,多则五六天。
    十几年的时间里,潘奶奶一共做了6组(每组56套)民族服装,除了送给澳门两组外,一组在香港回归10周年时委托朋友蔡亚佳女士送去香港(不过最终留在了福建厦门海星幼儿园作为收藏),一组即将送去台湾,剩下的两组供给合唱团的歌舞表演以及一些社区、公司的表演之用。
    为人师表,将大爱传播给孩子
    除了做裁缝,潘奶奶还有一个令人尊敬的身份就是老师。
    上世纪90年代初,潘奶奶凭借着自己的歌唱功底成功考入了新四军合唱团,并且成为了浙江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南分会的一员,每个学期都要去杭州上城区少年军校给小朋友们讲几次军史课。
    “在温州有一种桔子叫做瓯柑,特别甜,日本军吃了之后觉得特别好吃,为了能够一直吃到这么好吃的桔子,决定要占有这片土地……”故事娓娓道来,“当时,想要北上大渡河就只有两条路,好走的路国民党均设有关卡,而没有关卡的路都是山路,崎岖难行,刘伯承司令与大家商量之后,决定走山路……”
    今年11月13日,潘奶奶在少年军校给正在军训的时代小学的学生们上了一节历史课。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潘奶奶从家里带来了56个民族的服装,让学生们一一挑选喜欢的穿上。
    为了给孩子们深入讲解历史,潘奶奶还把家里的四幅大字“知民族情”、“扬爱国行”、“传同胞谊”、“结和谐果”也带来了现场,由小朋友一一向台下的同学们展示。
    不到一小时的课,同学们听得意犹未尽,不少孩子都表示,潘奶奶15年来亲手缝制民族服装,能够把一件事情坚持这么多年,这种精神与毅力值得敬佩。课程的最后,潘奶奶说:“你们是早晨的太阳,从小就要有伟大的梦想,老一辈革命家的中国梦已经实现了,新一代的中国梦需要你们来实现。”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服装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