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网 - 服装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动态 | 国际要闻 | 市场行情 | 品牌资讯 | 服装辅料 | 缝制设备 | 企业新闻 | 营销管理 | 渠道纵横 | 消费市场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推动文化与服装产业的融合是大趋势
W.biz | 商业搜索

推动文化与服装产业的融合是大趋势

信息来源:china1f.com   时间: 2015-01-19  浏览次数:842

    1840 年,鸦片战争的炮声轰开了千年中国的大门,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1978 年,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落户虎门,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
    始于太平手袋厂,借助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政府的积极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产业梯度的转移,虎门纺织服装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牌到名牌的发展之路。虎门自此也成为了一块投资沃土,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一大批外企、民企老板和个体户在虎门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虎门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华泽说,虎门成功的经验是即使在麻袋 改制成衣服也会被哄抢的20 世纪80 年代初就已经预知了制造的未来,一步一步走上品牌的道路,探索出前店后厂和产销一体化的模式,而虎门维持长久不衰的诀窍就在于先于时代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步伐。
    《东莞经济》:纺织服装产业是怎么在丝毫没有工业基础的虎门发芽壮大的?
    朱华泽:改革开放后,基于地理位置优势,虎门率先引进了太平手袋厂,实际上是虎门服装服饰产业的开端。当时,东莞市、镇、村、组四个轮子一起转,大推一镇一品,而服装服饰成了虎门发展经济的首选。
    20世纪90年代初,北有省会广州、南有特区深圳,东莞夹在中间,必须要以特色产业突围。虎门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贸重地,是珠江水系各干流流入南海的八大口门之一,借助靠近深圳、香港的位置优势,渔民从海上以物易物,居民从中英街采购,从香港带回大量日用商品,其中最多的就是服饰用品,形成了早期的地摊,后逐渐演变成洋货一条街,吸引了众多周边各镇甚至邻市的群众。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当地人不再是少量走私,而是变成了批量批发。集聚在虎门的货物和人流量增长很快,个体商户不得不转移到靠马路的房子墙边上,搭起棚户,一时间热闹非凡。
    不过,很快街道都无法容纳规模的扩大了。1992 年,政府投资建设富民时装城,将棚户摊位都转移到专业市场里面,统一管理。有了富民时装城,虎门服装开始由自发、自由的形态转变为正规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有序发展。
    所以说富民时装城是一艘商业航母,也是服装品牌的孵化器,虎门大部分知名品牌都是在富民发育的,包括以纯也曾在富民商业大厦里搞批发,每天最多时可批发7 万件,最多是一个月可发走200 万件。
    《东莞经济》:虎门服装服饰产业发展至今,您认为成功经验是什么?
    朱华泽:我觉得虎门服装服饰产业能够形成今天这种发展态势,主要是市场无形的手与政府有形的手完美结合的范本。
    在改革开放初期,服装个体地摊户盛行,批发买卖渐成规模的过程中,政府并没有拘囿于“姓社姓资”争论,而是解放思想,敢为天下先,为强镇富民敢于担当。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服装批发贸易增长迅猛,政府尊重市场的规律,因势利导出资建设专业市场,在全国镇一级率先举办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大力培育本土品牌,推动虎门服装服饰产业新型模式的形成,实现了前店后厂、产销一体化的完善产业链形态。
    市场资源与行政资源的完美结合,使得虎门服装在20多年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牌到名牌的质的飞跃。
    现在,虎门已经拥有5万多个服饰商标,其中省级以上的品牌20余个,在虎门40多个规模以上专业市场中,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就有22个,面辅料市场10多个。
    《东莞经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 ,虎门服装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什么瓶颈?
    朱华泽:第一,土地资源的制约。虎门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以及兴盛的商贸服务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但是包括现有企业在内,已经很难在虎门找到空余厂房。东莞市、镇、村、组四个轮子一起转,虽然极大程度地刺激了镇村经济的发展,但无可避免地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留下后遗症。如今,外来投资建设和现有企业增资扩产都很难在虎门找到适宜的土地了,只能是“三旧改造”增加存量,但成效还有待加强。
    第二,人力资源的制约。无论是普工蓝领,还是高端白领,都呈现出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虎门服装行业从业人员高峰期超过35万人,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不断减少,不少企业从批发贸易商和贴牌制造企业转型为品牌创造型企业,需要拓展销售渠道,设计、营销、管理高端人才的缺口较大。
    第三,资本要素的制约。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几乎都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银行金融放贷政策又在收紧,企业往往被迫寻找过桥资金,成本和风险极高,且难以持续。
    第四,思想观念的制约。不少老一代的企业主局限于代工制造小富即安的思想,领导阶层没有做到思想的解放与突破,一部份企业停滞不前甚至走下坡路。
    第五,规划滞后的制约。早期对服装服饰市场缺乏刚性规划,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很多专业市场建成后,经营效果、效益不甚理想,同时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没跟止,比如道路、交通、食宿、文化等配套设施并未能同步完善。
    《东莞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虎门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朱华泽:我认为,转型和升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虎门服装企业转型的主要方式是外贸转内销、代工转品牌。
    其实,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三资企业转内销,激励企业转型做品牌商,向以研发和营销为主的总部企业转型。
    从升级的角度来看,虎门服饰产业的升级包括:第一,品牌升级。 要不断加快推进服装品牌战略,打造虎门城市形象名片。虎门是中国纺织服装业重要集群,有着“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女装名镇”,去年还获得了“中国童装名镇”称号,如今也正在申报具有唯一性的全国知名休闲服装品牌创新示范区。这些城市品牌形象的对推动服装产业和服装品牌的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标杆意义。
    第二,营销升级。电子商务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虎门提出“产业升级、电商先行”口号,先后建成八大电商产业园。虎门现有电商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90%以上与服装服饰关联。2013年虎门服装电商销售达到了219亿元。
    第三,质量升级。技术、设备、管理的全面改革改造,实现服装行业的品质升级。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太多的品牌都是因为质量问题,甚至是某批次货物不达标,在一夜之间轰然倒下。兴盛历程艰难,衰败时只在瞬间。包括政府和协会近年都在推质量标准化,甚至细到衣服的标牌都严格按照标准印制。路人和司机途经虎门大道都可以看到中间服装品牌广告长廊上都醒目地写着“品牌振虎威,质量兴门风”的质量兴镇口号。
    品牌、电商、质量是虎门服装升级的三驾马车
    《东莞经济》:虎门服饰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将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朱华泽:文化与产业的融合是未来的大趋势。目前,东莞动漫衍生品企业多达1000多家,涉及服装、玩具、文具、鞋帽等行业。虎门应该以影视动漫为载体推动虎门童装品牌及其衍生产品的互动融合,延伸服装品牌的价值链。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几家有一定知名度且有不同形象特征的童装品牌,编撰一个具有正能量的故事,共同摄制成一部大型动画片,并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黄金时间段首映和全国地方台重播,以此打造出如《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那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动漫品牌。
    这样的动画片将成为中国首部以产业为依托,以品牌为形象,以旅游景点为背景的大型原创动漫系列片。这不仅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能把虎门的童装品牌整体带动起来,树立一批高品质的有影响力的童装品牌;也将是一个受益无穷的项目,以相关品牌为依托,可以注册玩具、旅游纪念品、书包、文具、鞋帽、食品包装等衍生产品,具有无限的可开发空间;甚至可以以此树立一支东莞城市的文化标杆,提升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城市形象。
    除此之外,其实我们还设想在黄河时装城一公里范围,以服饰产业为核心,打造4A级休闲旅游购物景区,以此来提升虎门未来的城市地位及产业空间。虽然东莞产业、文化、旅游的互动融合仍有些问题有待解决,但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势必会成为虎门乃至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亮点和重要驱动力,而时尚消费的刚需用品服装是作为突破口的最佳选择。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服装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