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体育产业链一环,国内一线品牌享有估值提升预期。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耐克宣布旗下跑步应用将支持更多其他品牌智能终端,国内外品牌将决战“朋友圈”、靠社交和健康管理圈用户。
在长期清库存、经历一波波关店潮后,连续亏损的李宁也效仿耐克,选择了“运动+科技”之路。但与耐克的品牌效应和海量用户不同,缺乏“基础”的李宁必须先找到接触更多消费者的智能硬件入口,小米便成了极好的合作伙伴。这是内地体育和智慧硬件跨界合作的先例。
在国内一线品牌中,李宁算是喝到了“头啖汤”,但面对国外品牌的强势发力,这场用户争夺战的序幕才刚刚拉开。超过阿迪达斯跃居美国第二大体育运动品牌的安德玛(Under Armour)今年2月初以5.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 MyFitnessPal和丹麦Endomondo这两款应用后,与全球1.2亿健身人士建立了数字联系。此外,它还宣布与HTC合作,进军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龙头老大耐克也于近日宣布了与Garmin、TomTom、Wahoo Fitness以及Netpulse的全面合作。耐克的APP将支持更多品牌的智能终端设备,把运动表现分享到各社交平台上。
苹果智能手表发布后,微博也同步上线“微博运动”,帮助用户实时记录与分享运动数据,微博也成为首批支持Apple Watch的应用。有消息称,“微博运动”也支持其他第三方的可穿戴硬件设备,并在与国内主流综艺节目以及大型马拉松赛事进行沟通,届时将有多位明星用户利用“微博运动”分享数据,主打社会化营销,号召粉丝共同向相关任务发起冲刺,这将让用户获得更多的参与感。而根据咕咚运动此前发布的《2014中国跑步白皮书》的云数据库调查统计显示,广州跑者最“爱炫”,61.4%的人跑完后要把记录发到社交平台,跟群内朋友比个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