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民营企业家成了“送温暖”的对象。的确,民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群众就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送温暖”是应该的。
不过,在我看来,除了民企之外,那些尽心尽责的公职人员也应该被关注。最近,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触动很大。
一位朋友在某大型民企工作,他负责政府公关,一般和当地主管部门的局长、处长们打交道。他说,做公务员有时候也挺凄凉,一到临近退休的时候,基本上“人未走,茶即凉”。比如,一些活动要请主管官员参加,但如果这位领导要退休,那么就不请了。而且,过节问候也取消。
因为工作原因,这些年和不少公职人员(政府官员、国企领导)打过交道,我觉得他们都是好人,也是才华横溢的精英人物。因此,这种世态炎凉让我感到不是滋味。
但朋友的话也让我陷入沉思。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我发现中国社会的权力分配正在发生一场颠覆性的巨变—请注意,我说的权力是广义的权力。说得通俗一点,所谓“权力”即是你决定、影响他人职业发展、财富地位和人生路径的能力。比如,股权就是一种真正的权力。
在公司内部,作为企业大股东,你可以炒掉总经理,或者你自己担任高管,可以炒掉任何你愿意炒掉的下属。那么,这种控制力和影响力就是权力。
在公司外部,你通过掌控企业可以对某一种产品实施新的定价策略,可以打压竞争对手。甚至于,你还能影响一些官员。这也是权力。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马云、马化腾或者其他的民企大佬,他们手中的权力已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如果给他们定一个行政级别,我想可能是省部级,对吗?当然,这是一种戏说。
公职人员的权力和民企大佬的权力,最大的差别是时效性。前者过期作废,而后者是永久性的,还可以传给子女。
实际上,在一些发达经济体,私人财阀的真正地位远比政府官员要高。出身贫寒的政府官员可能随时被反腐,被抓进监狱,沦为公众唾骂对象。但财阀却是铁打的财阀,他们长期稳居社会金字塔的顶峰,不可撼动。这样的例子,在韩国或者其他小型经济体随处可见。
在中国,直接对比官员和民营企业家没有可比性,但对比国企领导和民企老板则非常有意思。拿董明珠来说,她曾和雷军开出那个著名“赌局”,那个时候,她风头正盛,曝光率极高。在普通人看来,她和雷军是一个档次的企业家。
其实不然。董明珠本质上还是一位国企领导人、职业经理人,到点要退休,企业不是她的。但雷军这样的民营企业家则完全不一样,作为大股东,控制权永远属于他。
前段时间,董明珠陷入了珠海银隆欠债10亿元的“罗生门”事件。在我看来,她当时之所以如此急迫地收购银隆,就在于她有一种强烈的“退休恐惧症”。她不是格力集团大股东,也不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她太希望找一个新的、可以控制的公司。
但交易的一方越是急迫,那么在交易之中就越是缺乏议价能力,更容易被另一方利用。出生于1954年的董明珠已经64岁,她能不着急?2016年,她便已经卸任了格力集团董事长。
董明珠是优秀的企业家,不说她的风凉话,理解她,祝福她。我最后想说的是,关心民营企业家没有错,但也不要忘记关心那些兢兢业业的公职人员。他们和我们一样,天冷了,也要加衣服。